在浙江湖州安吉的大竹園鄉村經濟綜合中心的展銷大廳里,竹編手作、高山云霧茶等農特產品正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——這個集展銷、人才公寓、物流倉儲于一體的鄉村綜合體背后,有著浙商金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浙金信托”)“匯城 297號靈韻旅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”的金融助力。
作為浙江東方旗下專業信托機構,浙金信托以信托制度靈活性為核心優勢,通過“信托+鄉村振興”模式,以市場化手段激活了生態資源的“沉睡價值”,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,推動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強村的“金山銀山”。

一般而言,鄉村文旅項目“前期投入大、建設周期緊”,啟動初期常面臨資金難題。相較于銀行信貸依賴擔保物、側重成熟項目,信托資金來自社會募集,可更靈活對接鄉村建設全流程;對比金融租賃聚焦設備等固定資產,信托資金能覆蓋從土地平整到配套建設的全鏈條需求,可精準匹配項目從規劃到運營的全周期資金需求。
浙金信托相關負責人介紹,浙金信托以2年期信托貸款形式,將社會募集資金精準投向展銷中心、智慧化配套等基礎設施,以靈活期限匹配破解綠色項目融資痛點,以多元布局平衡生態與收益,讓金融服務既算“經濟賬”更算“生態賬”。
在此次安吉項目中,資金嚴格遵循“生態優先、產業賦能”原則,不僅用于主體建設,更支持物流倉儲冷鏈系統、人才公寓等基礎設施,既保障了項目產業內核的綠色屬性,又通過基礎設施賦能激活了生態資源的經濟潛力。
為實現“綠水青山”到“金山銀山”的可持續性轉化,項目構建“生態資源-產業載體-價值轉化”閉環:保留原生竹林等自然資源,將生態保護成本轉化為綠色產業投資,通過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田園景觀價值顯性化,用生態溢價反哺集體經濟,通過利益聯結機制設計,確保生態增值不脫節、農戶收益不縮水。
浙金信托相關負責人介紹,項目推動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,有效帶動周邊10余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,形成“租金保底+經營分紅+服務創收”的長效利益聯結機制,切實拓寬村集體與農戶的增收渠道。同時,項目建成后深度聯動本地資源,開發文旅服務、運營管理、特色手作等多元崗位,吸引村民從傳統務農向新興業態轉型。
這一模式已在安吉多點落地:從污水管網改造到新能源充電設施,從高新小微產業園到公共交通升級,信托資金以“小而精”特點成為生態項目建設階段的“及時雨”,實現“產業提質、就業擴容、共富共享”的良性生態,讓村民在“望得見青山”中走出了一條“生態美、百姓富”的共富新路。
截至目前,浙金信托累計管理綠色金融信托規模達146億元,形成“生態保護-產業發展-民生改善”的良性循環。浙金信托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種金融與地方發展的同頻共振,助力安吉鋪就“生態美、產業興、百姓富”的共富之路。未來,浙金信托將持續發揮制度靈活性,讓更多信托資金成為生態資源轉化的“催化劑”,為 “兩山”理念落地提供可復制的金融樣本。